致敬!闵行的她获2025“感动上海”年度人物
总有一种感动,让人心生力量。由市委宣传部、市文明办共同开展的2025“感动上海”年度人物推选活动(第十四届)于日前揭晓名单。闵行区的马寅青荣获2025“感动上海”年度人物称号。
总有一种感动,让人心生力量。由市委宣传部、市文明办共同开展的2025“感动上海”年度人物推选活动(第十四届)于日前揭晓名单。闵行区的马寅青荣获2025“感动上海”年度人物称号。
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写过一部短篇小说《带上她的眼睛》。故事中的“她”,因地层飞船失事被永远困在地心。一位工程师在旅行时带上了一副“中微子眼镜”,这双特殊的“眼睛”,可将一路的所见所感同步传导。洒满月光的湖面,一朵花的香气,一阵风的清凉,让身处逼仄空间的“她”,有了
南宁市图书馆邀请残障读者们体验一场独特的电影之旅,无论是视障者,还是听障者,都能通过专业的辅助设备和服务,体会电影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,感受电影带来的情感和故事的魅力。让我们共同分享电影的快乐,打破障碍,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温暖的世界。
视频中,夫妻二人手拿盲杖,身披雨衣,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,而导盲犬芬迪却毫无防护,浑身湿透,还要为主人带路。
“心理残疾永远比生理残疾更可怕!”当这句尖锐的评论在网络上掀起波澜,一场因泰山攀登之旅引发的舆论风暴,也将一对盲人“夫妻”和他们的导盲犬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起初,芬迪精力充沛,每踏上一级台阶,都会轻轻蹭一下主人的腿,发出几声短促的叫声,示意台阶的高度。
在生活中,导盲犬作为视障人士的眼睛,真是提供了很多便利,乖乖的小狗总是待在主人脚边,给主人引路的同时,也不会影响他人,路人看了也不忍心打扰他们。
近几日,一对盲人夫妻成功登上泰山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的争议,大家不仅为他们的勇气点赞,却也对他们在攀登过程中忽视导盲犬芬迪的健康表示强烈不满。究竟是什么让这段庆祝视频引起如此大的反响?他们的行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对夫妻的故事,以及它所引发的
讲述了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华北危急,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,在朱德率领下东渡黄河抗战。阎锡山形式上支持八路军,朱德筹划平型关截击,林彪指挥取得大捷,后日军围攻太原,正面战场失利,八路军转入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故事。
近日,视障人士王营营携带导盲犬"芬迪"攀登泰山的视频在网络引发热议。从"未给导盲犬穿防护装备"到"疑似直播博流量",从"用盲杖敲打导盲犬"到"未及时补水",一系列争议将这对"视障+导盲犬"的组合推上舆论风口。9月19日,新京报记者对话当事人王营营,还原事件真相
《太行山上》聚焦1937年全面抗战初期国共合作背景下八路军的抗战历程。日军全面侵华后,红军改编为八路军,在朱德总司令率领下东渡黄河开赴山西。影片通过平型关大捷、敌后游击战等关键战役,展现八路军从战略防御到主动开辟根据地的抗战历程,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
金融业聚焦人民群众身边事,广泛开展“为民办实事”行动,围绕推动便民暖心服务、守护群众钱袋子、破解金融服务难题等方面,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。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,金融监管总局集中发布一批“为民办实事”举措范例,现公布如下:
为丰富视障、听障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,更好地为残障群体提供文化服务,我馆“阳光无障碍影院"推出“无障碍电影线上放映”活动,视障、听障朋友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精彩的无障碍电影。
9月18日,随着电影《一条狗的使命》无障碍版的温馨落幕,“光影无碍椰城有爱”2025年无障碍电影放映项目在海南(海口)特殊教育学校正式启动。这不仅是海口年度无障碍观影志愿服务的全面启动,更是落实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范少军同志相关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,为海口“六个之
齐鲁网·闪电新闻9月17日讯金秋九月,迷彩跃动。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25级新生在军训场上,一队队挺拔的身影正挥洒汗水。今年,105名视障学生与健全同学共同集结,在教官量身定制的训练方案中,以创新方法打破沟通与身体的“壁垒”,让迷彩青春绽放出平等与坚韧的光芒
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上,中国移动的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 “灵犀” 的电子导盲犬。这款高科技产品的面世,标志着智能辅助工具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,为视障人士的出行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。
无障碍电影放映活动精彩不断,让我们相约乐享阳光无障碍线上影院,享受闲暇时光。
中国移动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表示,截至 2025 年,我国的视障群体规模已达到 1731 万人。他们渴望走出家门,用脚步去丈量世界。传统盲杖有限的避障能力、生物导盲犬的高培育成本和过低覆盖率,都严重制约着视障群体的畅通出行。自 2017 年国家推行科技助残政策
AiSee最初在2018年被设计为戴在手指上的智能戒指,后来演变为开放式耳机形态。领导研究团队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系统与分析学系教授Suranga Nanayakkara表示,选择这种设计而非眼镜等其他方案,是为了避免潜在的社会歧视,更重要的是保持用户耳朵畅通
AiSee最初在2018年被设计为戴在手指上的智能戒指,后来演变为开放式耳机形态。领导研究团队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信息系统与分析学系教授Suranga Nanayakkara表示,选择这种设计而非眼镜等其他方案,是为了避免潜在的社会歧视,更重要的是保持用户耳朵畅通